人到中年,最后一次无问西东
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144篇原创
两个小时前,我的一位40多岁的投资人朋友,发了一条朋友圈。
我挺惊讶。
这位爷是我朋友圈里的人生赢家,属于夏天南非度假,冬天热带深潜,常年头等舱来回那种。
国内有什么新闻,从不关心,你和他聊点公共事件热点,他怪你耽误时间不赚钱,影响投资回报率。
这回太反常,我问他: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良心未泯?
他回:我也有女儿啊。
我忽然不想开玩笑了。
我说:发也没用,迟早被删帖。
他回复:所以我已经发了几千块的红包到各个群里,请人转发。
我:……土豪,你的投资回报率呢?
他说:不是所有的事,都可以考虑投资回报的。
“不是所有的事,都可以考虑投资回报的。”
我听完,忽然觉得脸红,这种话,已经很少有人说了,这次竟然让一个“利己主义者”教育。
投资回报率,是这个世界教会我的生存要义。
西方谚语说:You are what you do.
这个我信。
我的工作,是常年飞来飞去跟人谈项目,谈合作,无论金钱还是人力,从投资到回报,再到风险,中间有数不清的权衡和算计。
I am what I do,我果然成了一个总是在算计的人。
即使是写公号,我也在向粉丝们宣扬:你要努力,你要更强,你要存天理灭人欲,你要计算投入产出比。
你要理直气壮地利己。
这本没有错。
但是此刻的这个夜晚,很巧,我正在离北大,不到十公里的一个幽暗房间,读那个20几岁的女孩子,写给她的母校师生的公开信。
20年前,一个北大女生被性侵后自杀身亡,施害者逍遥法外。
现在,这个20几岁女孩和她的同学一起,要求校方公布当年的会议记录,寻求真相。
然后,她被“约谈”了。
被强行要求删除手机、电脑的相关资料。
被强行要求写书面保证。
母亲被骗至学校后,“受到过度惊吓”,“情绪崩溃”。
她“感到恐惧而震怒。”
我关上图片,不忍再读。
我真想写点什么,又问自己:关你何事?有何收益?
无法回答。
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。
小学时,我成绩很好,还是个班干部。
我喜欢多管闲事。
班上有个小矮个,总被欺负,受到的教育告诉我,这是不对的,于是我总上前劝阻。
有一次为这事跟一个男生打了一架。
后来微信群里,他们还拿这事开玩笑,我当然也嘻嘻哈哈附和,大家红包来去,一团和气。
这中间,是漫长的青春岁月,是离开象牙塔后经受世界反复的捶打。
就像王小波说的,生活就是个慢慢受锤的过程。
我想,我在争取有些东西的时候,也许已经失去了其他一些东西。
当年第一次读到“为众人抱薪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”,我激动得浑身战栗。
现在?不会了。
为了让自己的精力更加“有效率”,为了那些金光闪闪的时刻早些来到,为了向上爬,快点,再快点,和身边的同龄男女一样,我也早习惯了臣服于,那些自己少年时曾经怀疑和挑衅过的观点。
同时学会了不再公开反对。
学会了用戏谑去解构严肃。
学会了换个话题。
学会了无所谓。
人到中年,不如狗。
那是身上背负许多不言自明的承担,还有微末的虚幻梦想。
声讨北大,我没有兴趣,坦白讲,更是没有信心,毕竟我比起20几岁的她们,更加知道面对的是什么。
但是既然经历了更多,我想写点比自己年轻时候更加有分量的字出来,花上这几个小时,做一点注定没有回报的投资,在这个无可救药的中年,最后一次无问西东。
他们可以摆平事情,冲干净地上的血,栽上几盆光鲜的花,然后假装什么都不曾发生过。
反正也不是第一回了。
但是,会有我一个,还有很多中年男人,更有许多中年女人,会拿出当年多管闲事的心气,不惜转上一贴,留上一言。
不惜打上一架。
因为曾经受到的教育告诉我们,北大这样做,是不对的。
往期话题